藏刊网,职称文章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投稿咨询

投稿在线咨询

专著咨询

合著&独著&编委

编辑在线咨询

专利咨询

专利申请&转让

编辑在线咨询

软著版权

软著版权

编辑在线咨询

在线沟通

论文&专著&专利

编辑在线咨询

微信聊

微信扫一扫

首页 > 政法论文 > > 网络社会视域公民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网络社会视域公民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2023-11-06 09:00:00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网络社会视角下公民教育问题探析
【第一章】网络社会给传统公民教育带来的挑战研究绪论
【2.1 - 2.3】中西方公民教育历史演进过程
【2.4】网络社会视域下公民教育的新变化与发展
【第三章】网络社会视域公民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第四章】基于网络社会的公民教育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公民教育参考文献

第三章 网络社会视域公民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已离不开网络: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更是以其方便、快捷的方式赢得人们的偏好与青睐,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完善,网络社会也向人们展示了其虚拟世界的精彩,现实中的一切都将以"数字化"方式转移进网络,并且以其特有的方式进行着"数字化的魅力生存",网上购物、网上家园、网络社区、网络学习,人们在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编织着梦幻般的美丽人生。然而,我们在被网络社会生存这种无穷"魅力"所深深折服同时,网络社会也成了阻碍现实世界公民教育现实效力的主要因素。例如,对于那些肩负祖国未来发展的年轻一代来说,他们在自觉性、独立性、目的自控性与主体不成熟的情况下,面对各方教育力量失恰、现实机制失效的网络社会的环境时,难免出现诸如信息汪洋中的数码焦虑、知识河流中的智能荒芜、观念多元中的价值迷失、角色穿梭中的人格异化等诸多问题,造成了网络社会公民教育培育的现实困境与挑战,进而加速了现实社会公民教育主体性教育与网络社会对立矛盾局面形成。

3.1 异化与虚无:网络社会公民教育的主体困境

3.1.1 网络社会信息的泛滥使主体无所适从,导致公民教育的主体性异化。

网络社会是一种信息共性式的交往环境,所实现的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加之超链接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得受教育者在搜集相关教育内容的过程中,系统会自动给搜索者链接到相关的或相近的内容,而多数受教育者缺乏对信息的控制与分析归纳方面的意识,使得信息搜索者不停歇地应对不断跳出来的相关教育内容,有关教育信息就会疯狂的侵蚀我们对于意义的容纳力,对后继的相关信息也将失去敏感性,逻辑思维与想象能力这时早已让位于直观形象思维,只待两眼"看"世界,无意识间排斥积极的脑力思索与探究,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我们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困惑。比如,我们在搜索与公民教育有关的主题词时,在网页上就会迅速出现至少上百个类目、上百个网点,当你任意点开一个内容都会出现难以穷尽的内容,不但难以搜索完成相关内容,而且搜索中又会发现其他时事性、针对性很强的内容,它们又诱导你进入另一个"纵横交叉"的无限信息汪洋漩涡之中,无法自拔,我们感到教育内容的繁琐、庞杂,我们为自己所收集的支离破碎的断简残篇而感到心力交瘁,约翰·奈斯比特指出:"如此大量的信息,采用目前的手段显然无法处理,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网络社会里不再构成资源,相反,它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受到大量技术资料困扰的科学家抱怨这种信息污染,他们说,自己动手做试验也比查找资料快。"[1]

从而作为公民教育主体的人在进行自主的、积极的学习过程中被作为客体的信息所异化,作为公民教育主体的人的主体性被消解。

3.1.2 网络社会中虚拟与现实的巨大差异,阻碍着公民教育主体性的发挥。

网络社会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完美应用,不仅构成了一种多媒体技术所追求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正在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另类空间,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人们的生活轨迹发生了转向,完全脱离了以往现实社会生活的轨迹,在虚拟的现实与真实现实的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活世界来回穿梭和转换,由此造成的虚拟网络社会中的多个"自我"与现实中"我"在价值观念与角色定位之间的差异、矛盾与冲突。虚拟网络社会中的多个"自我"是由于使用者同时兼有多个面具所带来的身份匿名性而造成的,并且每个面具代号背后随时都在更换着使用者,而多数使用者又同时兼有数个面具代号,甚至加上精心设计的签名档在固定且长期的与其他面具代号的互动或信息交流中,塑造这个代号的特性。换句话说,每个面具代号渐渐地有了自己的身份认同与人格特质,当我们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在扮演各种角色时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而在网络社会下,我们可以以不同的扮演者平行地进入不同的网络社区,就像泰普斯科特描述了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位 11岁的女孩,她任何时候都可以在电脑上开启五个不同的视窗。其一,是用其父亲的身份,传递一封电子邮件给祖母;其二,则是在聊天室中扮演《欢乐单身派对时》系列剧中克瑞梅尔,同时与三位分别自称"停止标志"、"一张笑脸"及《海滩游侠》中的"潘密拉·安德森"的上网者对话;其三,她使用特洛伊迷的身份,在体育区网站与她最喜欢的足球队共享战果,并带动大学足球的相关讨论;其四,假扮一个她认识的人,作弄使用本名的网友;其五,她变成虚拟墙上的苍蝇,冷眼旁观多媒体角色扮演中的所有动态。"[2]

可见人们可以在这些不同的角色中来回转换,有时还在塑造这个面具所代表的人格特质时,又需要与其他面具所代表的人格特质加以区分,有时甚至允许面具角色的相互冲突,这种冲突的频繁产生将会导致主体的人格分裂,甚至造成主体自我认同感的破坏,主体性更加无从谈起。

3.2 污染与消解:网络文化对公民教育内容的挑战

3.2.1 不良的网络文化导致个人主义抬头。

我国传统公民教育所提倡的公民德性,同时也是道德教育所赞同的,比如生活态度上,包括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乐于交流、信任他人、参与民主生活;道德品行方面,艰苦奋斗、不屈不饶、同舟共济、服务大众;人格品质上,积极、乐观、自信、勇气、诚实等,但是从现在一些案例或者说一些调查表明,多年来大家所认同的价值理念在网络低俗文化的侵蚀下已荡然无存,转向追求消费,寻求刺激,满足个人私欲、崇尚感官享乐主义。比如在豆瓣网上,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个名词叫做"豆瓣小资",在谈到"豆瓣小资"时,我们先来说下"小资",用法国学者布尔迪厄的一段话解释说:"他们格外的重视精神层面上的个性与自我认同,对生活品质的不懈追求和时尚先锋的突出位置使得他们成为受人瞩目的一个群体。"[27]

从这段话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小资"更多的追求精神层面的自我认同,同时"精致"、"品味"、"涵养"成为了他们的关键词。但是随着网络虚拟交往的不断深入,网络低俗文化的不断侵蚀,人们在追求"小资"生活品质轨迹发生了偏离,片面的将"小资"等同于消费概念,认为"小资"就其字面意义也该 Money 的意涵,更多的它与"钱""物质"、"身份地位"联系起来,换句话说,小资们所追求的不是商品和服务本身的使用价值,而更看重的是消费过程中它们所代表的符号象征意义,这种错误的价值导向的作用下,许多年轻人私欲膨胀、个人主义抬头,他们不会考虑家庭经济情况或者自身社会地位有没有达到满足这种消费的程度,只要我觉得可以满足我,我必须拿下,往往在这类人的思想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被看成是一种等价交换,做事首先考虑自己在这其中是否能够获得什么利益,从不考虑事情本身是否是正确的,更不会考虑是否损害了集体、国家的利益,所有的价值判断跟着感觉走,只要让自己觉得这样做能够体现出自己尊贵的身份即可,严重阻碍的年轻一代人的身心发展,对国家、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3.2.2 网络文化发展给公民教育者素质和观念带来的挑战。

网路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人们在交流互动中创造了流行网络便捷用语,形成了最具鲜明特色的流行网络文化,因此,网络社会交流过程中很少使用现时的语言,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搞怪风趣、幼稚充傻、语言风格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比如:过分矫饰的书面语、可以是搞怪模仿的各地方言、可以音译同音、也可以将句子缩减为几个字等等)的网络语,叔叔不叫叔叔,叫"蜀黍"、"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缩减为"我伙呆"、小朋友不叫小朋友,叫"小盆友"、受不了不叫受不了,而是说成"搜不鸟"、"何弃疗"解释为"何必放弃治疗"等等,年青一代通过这种网络现时文化相互交流、了解世界,这显然对公民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于那些资历尚浅的年轻教师,如果没有了解一些现时流行的网络文化用语,在面对这些搞怪、暗讽的词语时往往不知其意,不知其然,相反,如果能改变观念,学习更多的网络应用技能并及时关注、了解一些相关网络用语,那么在公民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时蹦出几句网络流行语来缓解课堂气氛,不仅给学生带来几分亲切感,更让学生减少了公民知识学习的抵触感,提高公民教育的现实效力。另一方面,从师生关系来讲,由于大学课程多数是选课制,教师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在指定的教室中给学生讲授课程,课程结束,教师可能也就离开了学校,这使得教师与学生交流时间减少,只有相当小部分学生与教师有过主动的联系过,这种"课上居高临下,课后撇清关系"的传统师生境况,显然与网络社会文化所倡导的沟通、交流、共享的理念相背离。另外,有的教师思想守旧,尤其到了网络时代,都没能意识到运用网络社会关系开展有效的公民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公民教育的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要求公民教育者提高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网络应用能力,改变传统公民教育实践中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公民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3.2.3 庸俗的网络文化导致学生人生理想的错位。

我国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满足着广大群众的物质需求,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制度还不太完善,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道德沦丧隐患。正如学者刘智峰所指出的:"在这个人欲横流、金钱至上、浮躁喧嚣的年代里,只要我们的良知还没有泯灭,神经依然敏锐,你就会时时刻刻体味到在我们的精神领域,在人们的道德、伦理方面发生的种种病变-诸如政治生活中的腐败、贪污、渎职、卖官买官;经济交往中的制假贩假、走私贩私、不讲信用、恶劣竞争、坑蒙拐骗;公共生活中人对人的陌生、冷漠、隔膜,对他人不幸的残忍、麻木等等都给人留下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的感慨,它使一颗颗敏感而天良尚存的心灵在刺伤中颤抖失望,也一点点地侵蚀着、戕害着、败坏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魂魄。"[1]

网络社会便是这一隐患的引爆器,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开放性、隐匿性等网络特性大肆渲染低俗文化,更是将网络空间作为吹鼓歪理、迷惑大众的主攻阵地,利用网络低俗文化不断刺激、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死本能欲望,使人们沉浸在凶杀、色情、毁灭性的不良网络文化形式(小说、游戏视频、电影)中不能自拔,泯灭了青年良知,摧残着年轻一代的身心健康,使得他们本该有的青春活力早已不在,却给人留下贪图安逸、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无灵魂般的行尸走肉模样,在他们心中,"金钱"、"地位"大过天,"理想"、"抱负"靠边站,遇到事情,想到的不是如何通过努力来解决事情,而是通过"攀关系"、"认干爹"等快捷方式来达到目的,害怕吃苦、不愿吃苦、厌学情绪高涨,没有追求、出了啥事,有人给我担着,我是老大,我怕谁?庸俗的网络文化严重导致了学生人生理想的错位。

3.3 技术缺陷与角色迷茫:网络社会公民教育手段的滞后

3.3.1 网络技术自身缺陷导致公民道德滑坡。

正网络技术在虚拟空间中建构出广阔的交往空间,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与激情,人们自由而随意的交往、互动,网络拉近了个体与世界的距离,网络技术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时空格局,地理距离暂时消失,无论是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大家总是感觉在一起,给上网者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觉,但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高科技所带来的技术没能跟上发展的步伐,以至于漏洞百出,同时建立在网络运行新环境中的道德规范被无法分子所践踏而形同虚设,进而导致网络社会中网络信息垃圾污染、网络诈骗、网路色情、以至于网络犯罪行为的产生等等,这些负面垃圾信息每时每刻都在侵蚀着人们的良知,严重的扰乱了正常的网络社会秩序。如果,我们在不加以重视,这些混杂着反伦理、反道德的有害内容就像大麻鸦片般吞噬着网民的身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的伦理道德人格的建立,最终导致整体上公民道德伦理的滑坡。

3.3.2 网络技术的过度滥用造成公民知识的贫瘠、文化的倒退。

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有句流行语称:"有问题找百度",现在是无时无刻离不开网络。网络优越性我们不可否认,但是,网络便捷性使得人们遇事不再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不再经过反复亲身调研实践,而是更倾向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无需动脑便可获取答案,可想认知,这种"快餐模式"下的所引发的后果:人们阅读书籍数量普遍不高、社会实践参与度普遍降低、认知能力不断萎缩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下降等等,长此以往人们逐渐会省略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知识的更新和进步都将受到致命的威胁。

3.3.3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造成教师角色转变中的迷茫。

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为网络学习者提供了界面友好、形象直观且功能强大的学习平台,当学习者在进行网络学习时,网络设备平台对学习者的眼、耳、手、脑多种感官进行综合刺激,使得多感官共同参与到学习之中,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学习者独立探索、大胆求证精神的养成。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角色定位也不仅仅局限在单一主导角色,而是要向角色多元化转变,但是有部分教师认为网络技术在教学环境中不仅确立了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地位,更是将教师从繁重的教育任务中解放出来,继而放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更没意识到教师由原来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向各个教学环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必要性与重要性,造成教师职业角色转变中的迷茫,更是极大地阻碍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的发展。

3.4 商业性与不稳定性:网络社会公民教育环境的日趋恶化

3.4.1 公民教育的环境日趋商业化。

网络环境中我们无时无刻不被一些垃圾电子广告所困扰,这点我们深有体会,当我们一连接到网络中,各种各样的广告铺天盖地的袭来,其中不乏一些商家通过网络进行商品宣传,来扩大商品的知名度,进而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赚钱,因而也绝不会考虑这些商业活动对网络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例如,通过网络一夜成名的犀利哥,网络奇葩凤姐等,背后的网络推手所谓是差费苦心,他们不仅要抓住网民的猎奇心理还要精心策划出种种让人啼笑皆非的网络行为来博取眼球,赚取点击率。还有的商家通过操控网络环境,大肆投放商业投资信息,加之对网民进行轮番信息轰炸,致使有的网民轻信谣言,也不进行考究,盲目跟风 ,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网络环境商业性、人为性使得公民教育环境愈加恶化。

3.4.2 公民教育环境日趋不稳定化。

网络经济犯罪、网上诈骗、网络"黑客"、性犯罪屡见不鲜,以至于网络环境随着个人化和个性化的模式而逐渐不稳定化。犯罪份子利用网络进行经济诈骗现象呈上升趋势,手段更高明,且更具隐蔽性。而一些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的信息库中存有重要的个人的资料、存款记录,由于网络安全系统漏洞,网络黑客很容易破解一些重要信息,从而盗取国家机密和个人财产,甚至侵入重要的网站,致使网站功能瘫痪,对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都带来巨大损失。

综合排序
投稿量
录用量
发行量
教育界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主办:广西出版杂志社

国际:ISSN 1674-9510

国内:CN 45-1376/G4

级别:省级期刊

中国报业

主管:中国报业协会

主办:中国报业协会

国际:ISSN 1671-0029

国内:CN 11-4629/G2

级别:国家级期刊

中国房地产业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部和...

主办: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国际:ISSN 1002-8536

国内:CN 11-5936/F

级别:国家级期刊

建筑与装饰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

国际:ISSN 1009-699X

国内:CN 12-1450/TS

级别:省级期刊

科学与信息化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

国际:ISSN 2096-2908

国内:CN 12-1451/N

级别:省级期刊

财经界

主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国家信息中心

国际:ISSN 1009-2781

国内:CN 11-4098/F

级别:国家级期刊

期刊在线投稿系统
上传文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文件
18年国内外学术服务,发表国际文献请认准藏刊网官网

资深编辑团队

专业设计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极高

企业信誉保障

对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众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审稿快!出刊快!检索快!

正规刊物承诺

无假刊!无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网提醒您

1.稿件将进入人工审稿阶段,审稿后会有编辑联系您,请保持手机畅通。

2.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现象影响您的发表,请勿再投他刊

确定

投稿失败!

藏刊网提醒您

由于网络问题,提交数据出现错误,请返回免费投稿页面重新投稿,谢谢!

确定

藏刊网收录400余种期刊,15年诚信发表服务。

发表职称文章,覆盖教育期刊、医学期刊、经济期刊、管理期刊、文学期刊等主流学术期刊。

  投稿邮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资源属于网络共享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