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网,职称文章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咨询电话:13161763581

投稿咨询

13161763581

投稿在线咨询

专著咨询

合著&独著&编委

编辑在线咨询

专利咨询

专利申请&转让

编辑在线咨询

软著版权

软著版权

编辑在线咨询

在线沟通

论文&专著&专利

编辑在线咨询

微信聊

微信扫一扫

首页 > 体育论文 > > 蒙古族射箭活动的发展历程及当前现状
蒙古族射箭活动的发展历程及当前现状
>2023-02-03 09:00:00



1 前言

射箭,在中国的蒙古族有着修久的历史,蒙古式射箭,是古代东方国家,包括中国,蒙古,朝鲜,日本等国一直研习采用的射箭方法。蒙古式一般采取大拉据的方法,弓开的十分满,这样有助于弓箭的威力提高。与蒙古式相对应的是地中海式射箭方法。

目前日本、韩国和中国国内很多的传统射箭爱好者仍然保留着蒙古式射箭的技艺,在不断坚持把这种古老的射艺传承和继承下来。13 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落后,射箭活动得到迅速发展,骑射技艺闻名于世。成吉思汗的军师木华黎就是一个着名的射箭能手。据《元史列传》记载:木华黎“猿臂善射,挽弓二百强。”古代,蒙古族射箭使用的是牛角弓、皮筋弦、木制箭,射程只有一二十米远。箭靶是用 5 种不同颜色涂成的“毡片靶”,靶中心是活的,箭射到中心就会掉下来,还有一种比赛是不设箭靶,从几十米远处射击地面上的目标,目标是堆砌起来的实物,呈塔形,射中目标为胜。比赛分静射和骑射两种。蒙古族射箭比赛时射手身穿彩袍,脚蹬马靴。静射比赛,裁判员下令后众射手盘弓搭箭,一齐射向靶心,凡是射中的,靶心自行脱落,观者一片喝彩。相比而言,骑射更受蒙古族人民所喜爱,骑射在辽、金、元统治时期就十分盛行。每逢重大节日便举行各种骑射活动。据史料记载,辽有“射兔”活动,金有“射柳”活动;到了元代,则以骑射立国,将弓矢作为战争的主要武器。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蒙古族射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即通过查阅各种体育学报、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CNKI数据库以及各相关网站,查阅和本研究相关的着作、报刊,力争在充分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蒙古族射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为中华武术散打运动做出贡献。

2.2.2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总结,运动逻辑关系及思维推理将蒙古族射箭的历史、蒙古族射箭的发展现状、蒙古族射箭的传承情况等方面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使论文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语言。

2.2.3 实地访谈法

对练习射箭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蒙古族学生进行调查访问。

2.2.4 专家访谈法

本研究还选取了本校资深的教育教学专家和老师等进行深入访谈。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对蒙古族射箭的历史分析

蒙古式射箭,是古代东方国家,包括中国,蒙古,朝鲜,日本等国一直研习采用的射箭方法。蒙古式射箭法的特点在于,拉弓弦的手用大拇指扣弦,箭尾卡在拇指和食指的指窝处。蒙古式一般采取大拉据的方法,弓开的十分满,这样有助于弓箭的威力提高。与蒙古式相对应的是地中海式射箭方法。目前国际上主流射箭比赛,如奥运会,都是采用的地中海式射箭。然而,目前日本,韩国,和中国国内很多的传统射箭爱好者仍然保留着蒙古式射箭的技艺,在不断坚持把这种古老的射艺传承和继承下来。

3.1.1 蒙古族射箭历史

射箭产生于何时不可考证,但是蒙古史诗产生的遥远年代就有关于对射箭的精彩描绘,《蒙古秘史》为我们提供了十三世纪有关射箭比赛的内容。

骑射是蒙古族狩猎和作战之必需。《蒙古秘史》中的“箭筒”作“豁儿”,佩带箭筒的人叫“豁儿赤”。《元史》做“火儿赤”,那时从事战争的人必先训练使用弓箭武器,载上箭简,是武士的荣耀。在《秘史》第 187 节成吉思汗叫巴歹、乞失里黑二人做宿卫,并戴上箭简。从历史上追溯,古代突厥人把弓矢看做权威的标志,弓曾为其右翼指挥官之标志,矢则为其左翼指挥之标志。因此,古代战土视箭筒为生命。《蒙古秘史》第190节记载别勒古台说:

“还活着的时候,就让人家把自己的箭筒夺去,活着还有什么用?

生为男子,死也要跟自己的箭筒、弓和骨头躺在一起。”波斯人以诗的语言对蒙古族男子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他们都是神射手,发矢能击中太空之鹰,黑夜抛矛能抛出海底之鱼,他们视战斗之日为新婚之夜,把枪尖看成美女的亲吻。”

成吉思汗之大将木华黎就是优秀的射手,据《元史·列传》载,他“猿臂善射,挽弓三石强。”在元太祖遇难时,他曾“引弓射之,发中三人。”那时,按照蒙古族习俗,弓箭成为男子必带之物,也是珍贵的馈赠物。

从历史上看,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到忽必烈建立元朝,都是借助于弓马骑射之长。《元史·兵志》云:“元起朔方,俗善骑射,因以弓马之利取天下。”明清以来,骑射在其狩猎和护射防敌中仍起重要的作用。明《夷俗记》中关于骑射的记载:“上马则追狐逐兔,下马则控拳臀张。”就是当时骑射生活的真实写照。

3.1.2 蒙古族射箭弓箭

弓箭之式样、重量、长度、拉力均无统一规格。传统的弓一般为木质,两端嵌牛角;弓背为半圆形,中间渐内收成圆握柄,绷以牛筋弓弦。箭长约 100 厘米左右;箭镰形状多样,多为铁质,亦有骨质;箭杆尾饰三排鹰羽。

3.1.3 蒙古族射箭弓具“牛角弓”

牛角弓是选取水牛角或岩羊角、牛背筋或牛蹄筋和弹性好的竹木材料,用动物胶等纯天然材料黏贴合成,是蒙古民族在古代战争、狩猎和那达慕上所使用的弓箭,曾是蒙古族男子必备的一门技艺,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使用牛角弓进行射箭比赛是蒙古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也是蒙古族十分喜爱并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一项体育活动。但是自 1959 年以后,由于国内开始推广国际弓,传统牛角弓开始不受重视,后来又由于各种原因,牛角弓在内蒙古地区逐渐消亡。近年来,经过内蒙古体育局、射箭协会的不懈努力,2005 年,我区重新制作起蒙古族传统牛角弓,现在已经建立了内蒙古传统牛角弓制作基地,完全沿用蒙古族传统牛角弓制作工艺,并且申请到国家专利,列入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牛角弓用一根细的有韧性的柳条作为弓骨,在弓骨的背面贴上牛角片。每个牛角片大约两到三寸长,用一种特殊的胶一片摞一片的粘在弓背面。粘弓用的胶很特别,是用马或其它动物的皮熬制出来的,黏性很高,而且不容易开裂。在粘好的牛角外面,还要粘牛筋。牛筋经过软化,拉成很细的丝,每条也只有两三寸长。这样的细丝粘在牛角的外面起固定的作用,牛筋丝接缝的地方还要用牛筋捆扎,捆扎用的牛筋也要用胶粘住,这样整个弓就成了一个整体。弓的两头磨上两个槽口,用来勒弓弦,也可以在两头另外插两个牛角插,上面加上槽口勒弓弦,这种制作方法工艺要求很高,如果牛角插粘得不结实,拉弓时崩裂可能会伤人。

牛角弓的外层最后裹上蛇皮作为装饰。阿拉坦巴根不但是一位喜欢传统的牛角弓的牧民射箭手,他还查阅了很多资料,正在学习牛角弓的制作工艺,他要自己制作和经营牛角弓,拉·巴拉吉尼玛是位执着的射箭手,他使用蒙古族传统牛角弓进行射箭运动已有50余年,现年74岁的他培养了几代射箭手,老箭手希望通过心手相传,把蒙古族传统牛角弓射箭运动传承下去。也许正是融汇了古老的传统、鲜明的特色、深刻的哲理和现代体育精神,牛角弓使搏克更具魅力,更具生命力。

3.1.4 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技”———射箭射箭,是蒙古族传统的

“男儿三技”的又一项目,也是那达慕大会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 800 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没有牲畜的贫苦牧民则仍依赖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活。

由于在历史上弓箭是蒙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武器,人们也就非常尊重那些优秀的射手,而射手也乐于当众表演或比赛自己的技艺,因而射箭便成了那达慕的重要比赛项目。

蒙古族射箭比赛分立射、骑射、远射三种,有 25 步、50 步、100 步之分。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弓箭的样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许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射箭的场面非常壮观。射手在颠簸的马背上拿弓、抽箭、搭箭、发箭,一马三箭要在规定的跑道上射完,如射不完是很不光彩的。

近代,其射箭比赛用的是牛角弓、皮筋弦、木制箭、铁箭头,箭把为五种颜色的毡牌靶,靶的中心可以活动,射中中心,就会掉下来,内蒙古博物馆存有这样的弓箭和箭靶。

3.2 对蒙古族射箭的发展现状分析

射箭在古代的生产生活中是极为重要的生存手段,故平时必须操练演习,娱乐盛会也少不了这一活动。随着晚近时期枪炮的出现,作为必备武器的弓箭便失去了原有价值,不那么令人关注了。比如反映狩猎生活的祭词《昂根仓》。在恳请苍天赐福时,就有请赐予《闪亮火枪》的祝祷,证明这首古老的祭词到了晚近,要求恩赐弓箭就不是猎人所向往,只有火枪才是得心应手的武器了,所以在狩猎、防卫中,火枪逐步代替了弓箭的作用,使弓箭失去了原有的效用,尽管如此,由于弓箭,的长期流传和作用,在蒙古人的娱乐和婚姻习俗中,弓箭仍然代表着男子汉的气魄、蒙古勇士的象征,并体现出一种国威和民族精神的大无畏气概。弓箭本来起源于遥远的古代,可迄今在娱乐盛会和体育活动中长盛不衰,以至于科学昌盛的今天,奥运会尚设此项目,可见人类的历史发展与祖传根脉总是有着天然的联系。蒙古族的尚武精神与传统游艺相结合,决定了射箭竞技之发达兴旺,水葆壮美的英雄色彩,它与当今的射箭运动相比,表现出既红火而又富有草原气息的浓郁特点。

3.2.1 蒙古族的射箭习俗

骑射如何运作,民俗学着作未详述此点,但从阿拉善之乌日森耐亦儿 " 的骑射比赛一节中,可大致了解其实施准备过程。在会场选一平坦宽阔之处,挖一条长百米,宽约二米、深一米的长沟,准备一条骑射线。从线的开端和第一标靶留 40 米间隔,往外第二标靶和第三标靶均间隔 30 米,将三个标靶吊在栽好的木桩上,故称“吊靶”。其中第一、第二标靶吊在线左的木桩上,第三个标靶吊在线右方之木桩上。第一靶的间隔之所以多出十米,是因为需给骑射手留下从背上取弓箭的的间距离。从这种设置可以看出,骑射没有星象图,只有骑射线和吊靶的实施。

按一定距离设置标靶演习是蒙古人流传广而又习以为常的操练活动,其标靶有月靶、皮圈靶、球靶、假设敌和动物野牲等丰富独特的形式,立射、骑射均可用之。

立射有星象图的设置,在发射地画一八封图形,蒙语谓之即星象、封象,这是射手瞄准发射时站立的线圈,犹如现今掷铅球、铁饼所设置的投掷圈。射手在瞄准射箭时不能踩上星象图的边线,否则就是越轨犯规,这是专为立射设置的一种标准线圈。

3.2.2 蒙古族射箭比赛规程

据民俗学披露的资料来看,根据立射、骑射和标靶的不同,射箭的距离和射箭支数有所区别。但一般来说,射距至多是 45弓或75米。成绩的计算有个人单项和总成绩计算两种。所以有个人对垒和团体赛两种名称的计算办法。妇女、儿童根据性别和年龄的不同,计算成绩的办法也不一样。阿拉善“乌日森耐亦儿”的骑射是每人向骑射线驰射三次,以总共九靶射中多寡选拔出一、二、三名。赛时设总管、司鼓、统计、记录 各一人。射中一靶,司鼓击鼓助威,为射手鼓劲,并记录在册,最后进行统计。赛时,如多次呼唤骑射手不到者、冲向射击线骏马不奔者、撞倒标靶者,均视为违反规章,按无效对待。如骑手冲过射击线或其他原因来不及放箭者,可允许重新比射。

3.2.3 蒙古族射箭已演变为射箭文化

在公元 800 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没有牲畜的贫苦牧民则仍依赖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活。

由于在历史上弓箭是蒙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武器,人们也就非常尊重那些优秀的射手,而射手也乐于当众表演或比赛自己的技艺,因而射箭便成了那达慕的重要比赛项目。蒙古族射箭比赛分立射、骑射、远射三种,有 25 步、50 步、100 步之分。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弓箭的样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许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射箭的场面非常壮观。射手在颠簸的马背上拿弓、抽箭、搭箭、发箭,一马三箭要在规定的跑道上射完,如射不完是很不光彩的。近代,其射箭比赛用的是牛角弓、皮筋弦、木制箭、铁箭头,箭把为五种颜色的毡牌靶,靶的中心可以活动,射中中心,就会掉下来,内蒙古博物馆存有这样的弓箭和箭靶。

射箭产生于何时不可考证,但是蒙古史诗产生的遥远年代就有关于对射箭的精彩描绘,《蒙古秘史》为我们提供了十三世纪有关射箭比赛的内容。骑射是蒙古族狩猎和作战之必需。《蒙古秘史》中的“箭筒”作“豁儿”,佩带箭筒的人叫“豁儿赤”。《元史》做“火儿赤”,那时从事战争的人必先训练使用弓箭武器,载上箭简,是武士的荣耀。在《秘史》第 187 节成吉思汗叫巴歹、乞失里黑二人做宿卫,并戴上箭简。从历史上追溯,古代突厥人把弓矢看做权威的标志,弓曾为其右翼指挥官之标志,矢则为其左翼指挥之标志。因此,古代战土视箭筒为生命。《蒙古秘史》第190 节记载别勒古台说:“还活着的时候,就让人家把自己的箭筒夺去,活着还有什么用?生为男子,死也要跟自己的箭筒、弓和骨头躺在一起。”波斯人以诗的语言对蒙古族男子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他们都是神射手,发矢能击中太空之鹰,黑夜抛矛能抛出海底之鱼,他们视战斗之日为新婚之夜,把枪尖看成美女的亲吻。”成吉思汗之大将木华黎就是优秀的射手,据《元史·列传》载,他“猿臂善射,挽弓三石强。”在元太祖遇难时,他曾“引弓射之,发中三人。”那时,按照蒙古族习俗,弓箭成为男子必带之物,也是珍贵的馈赠物。

3.3对蒙古族射箭的传承情况分析

3.3.1蒙古族“射礼”传承

考古发现,早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使用着弓箭,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发现的石箭链,令全世界都为之瞩目,为之神往。同样,早在西周,中国人就把射箭技术看成是一门“艺”,不只是狩猎攻敌的武艺,而且是用以培养和考察品德修养的重要项目。于是,在努力张扬百发百中的高超技艺之同时,又提出了“射不主皮”和“射以观德”的理念。这实际是给射箭赋予了教育功能,赋予了人文教化的内涵。

众所周知,西周曾经创造出内容丰富而形式多样的“射”的活动,构建起一整套的“射礼”。古代学者早就指出,从西周丙子所举行的“大茧礼”,到各诸侯国基层的“乡射礼”,都具有寓兵于射和寓教于射的双重性质,它并非单一的军事活动,其所具备的体育性质彰明昭着,勿庸置疑。

一当代史家杨宽先生早就指出,举办频率很高的乡射礼,“实际就是国人在所居的‘乡’中举行的一种以‘射’为内容的运动会。”从本质上讲,这是中国人最古老的体育意识和实践,是竞技与教育相结合的树育运动会。叫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不断地经历着民族的变迁和交融。可以说,在中国所有的古代文化遗产中,没有那种文化形式像射箭一样充满了多民族文化冲突、交流与融合的特征。一部中国射史,自始至终都深深地打着多民族共生文化的印记。自孔子发出“华之来也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到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从党项人李定向北宋献出“射三百步,能洞穷重札”的“神臂弓”,到大清王朝制定武举考试以步射、骑射为主项的制度,无不显现出我国各兄弟民族对“射”的钟爱和贡献。正因为经历了多元文化的不断融合与汇积,又经历了几千年的演进与变化,才终于形成一门具有明显中华文化特色的“中国式射箭”体系。毫无疑问,这是司门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具有综合价谭的学问,古人将它称之为“射学”,可谓寓意深刻,再恰当不过的了。射之成为“学”,不仅因为它的功能早就突破了军事与狩猎的领域,具有了显而易见的体育文化性质,而且还因为古人以“射”为基点,又衍生出诸如弹弓、投壶、射柳、射网等一系列竞技与游艺的分支项目,还不断地丰富它的文化蕴涵量,延伸出来一系列的文化内容,诸如制作、装饰、佩服、礼仪、馈赠、比较、考试以及诗文、图画、歌舞等,最终融汇成为一个领域宽广而缤纷多彩的文化现象,可以称之为“弓箭来化现象”。正因为如此,在古代,射不仅是备受国家重视的军戎与教化大事,也是中.华民族体育活动的主干项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弓与剑,曾经共同担当着中国“武文化”的标志,并成为中华“武学”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射之成为“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拥有许多着述,拥有一个理论与技术并重的独立的射文献系统。在中国传统树育项目中,包括被许多人动不动就誉之为“博大精深”的武术在内,没有哪个项目韶像射箭一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典籍,其中肖些图书,理法俱全,图文并茂,堪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珍品,中国射书还传播到了周边国家,19 世纪以后也传到欧洲,引起外国学者的注意。我们在日本、韩国和越南都发现了中国射书的原本和翻刻本,这些国家的射箭活动和理论,有其本国的特点,但无不深深受到中国射学的影响。

围绕着蒙古族射箭,古代产生了“礼射”“、兵射”和“博射”等不同属性的射箭活动,还从中衍生出了诸如“投壶”、“弹弓”以及后来的“射柳”“、射网”等各种形式的竞技游艺活动,从而形成了以一个以“射”为中心的古代弓箭文化系列。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像中国一样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射”文化遗产,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很早就视射箭为一门重要的学间,称之为“射艺”或“射学”。几千年来,在中国的“武文化”体系里,或者说是中国古代的武艺体系里,蒙古射学从来都占在第一位,它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领头项目。

3.3.2 蒙古族射箭的继承与发展

射箭文化是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文化项目,构成了蒙古民族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柱,对于民族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挖掘和弘扬这一文化对于蒙古民族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全国很多省、市、自治区也先后开展了射箭运动,成立了专业射箭队。从1959年为庆祝建国十周年在北京举办“全国第一届全运会”中国完全按国际射箭规则进行了射箭比赛。从此以后内蒙古射箭专业队彻底告别了角弓和木制箭,但内蒙古民间那达幕对角弓和鸣箭情有独钟。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准提高,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开展那达幕大会更多了起来,但使用传统“角弓”开展射箭比赛也只有巴林右旗和翁牛特旗。

因为只有这些地区才有十分稀少的传统“角弓”。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每年一度的传统草原节日“那达慕”大会上,仍然可以看到蒙古族运动员进行的射箭比赛(包括立射和骑射)。在我国着名旅游胜地新疆喀纳斯蒙古族的后裔图瓦人中,也保留有传统的射箭运动,他们所使用的弓箭完全是手工制造的单体木制弓。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行的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射箭项目也要求使用传统的弓箭进行比赛。近年来我国政府有意识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特别是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复兴蒙古族的传统射箭活动时机较好。实际上内蒙古的草原上的牧民更喜欢使用传统角弓进行娱乐比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射箭文化是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文化项目,构成了蒙古民族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柱,对于民族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射箭项目逐渐被人们淡忘,蒙古族一项很重要的传统文化在国内已经敲起了消失的警钟,这应当引起中国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3)直至今日挖掘和弘扬这一文化对于蒙古民族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4.2 建议

(1)我国政府有意识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特别是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复兴蒙古族的传统射箭活动时机较好。

(2)全国很多省、市、自治区先后开展了射箭运动,加大射箭运动的传承和发展力度,成立专业射箭队。

(3) 各级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每年定期开展各类公益性射箭表演和比赛,把射箭普及同全民健身运动联系起来,加强对射箭的宣传,以扩大影响,并进行射箭比赛活动,形成射箭竞赛形式制度,使蒙古族射箭在大众中广泛开展与普及。

参考文献:

[l]巴永善.关于拉弓臂合理用力问题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9):64.

[2]编委会.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 蔡小晶. 射箭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与比赛中的心理调节[J].山西体育科技,2007(4):40.

[4]陈春慧.论射礼兴衰与文化擅变[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1.

[5]戴国斌.武术的文化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8.

[6]维蒙古族民俗百科全书编委会.蒙古族民俗百科全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司马迁.史记[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5.

[8]张碧波,等.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1.

[9]中国体育史学会.中国古代体育史[M].台北:五洲出版社,1996.

[10]罗布桑却丹.蒙古风俗鉴[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

综合排序
投稿量
录用量
发行量
教育界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主办:广西出版杂志社

国际:ISSN 1674-9510

国内:CN 45-1376/G4

级别:省级期刊

中国报业

主管:中国报业协会

主办:中国报业协会

国际:ISSN 1671-0029

国内:CN 11-4629/G2

级别:国家级期刊

中国房地产业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部和...

主办: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国际:ISSN 1002-8536

国内:CN 11-5936/F

级别:国家级期刊

建筑与装饰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

国际:ISSN 1009-699X

国内:CN 12-1450/TS

级别:省级期刊

科学与信息化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

国际:ISSN 2096-2908

国内:CN 12-1451/N

级别:省级期刊

财经界

主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国家信息中心

国际:ISSN 1009-2781

国内:CN 11-4098/F

级别:国家级期刊

期刊在线投稿系统
上传文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文件
18年国内外学术服务,发表国际文献请认准藏刊网官网

资深编辑团队

专业设计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极高

企业信誉保障

对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众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审稿快!出刊快!检索快!

正规刊物承诺

无假刊!无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网提醒您

1.稿件将进入人工审稿阶段,审稿后会有编辑联系您,请保持手机畅通。

2.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现象影响您的发表,请勿再投他刊

确定

投稿失败!

藏刊网提醒您

由于网络问题,提交数据出现错误,请返回免费投稿页面重新投稿,谢谢!

确定

藏刊网收录400余种期刊,15年诚信发表服务。

发表职称文章,覆盖教育期刊、医学期刊、经济期刊、管理期刊、文学期刊等主流学术期刊。

投稿电话:13161763581(江编辑)   投稿邮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资源属于网络共享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