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网,职称文章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咨询电话:13161763581

投稿咨询

13161763581

投稿在线咨询

专著咨询

合著&独著&编委

编辑在线咨询

专利咨询

专利申请&转让

编辑在线咨询

软著版权

软著版权

编辑在线咨询

在线沟通

论文&专著&专利

编辑在线咨询

微信聊

微信扫一扫

首页 > 文学论文 > > 语法隐喻理论各阶段的发展模式
语法隐喻理论各阶段的发展模式
>2024-03-20 09:00:01


1.引言

语法隐喻理论由Halliday于1985年在《功能语法导论》中首次提出,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逐步趋于成熟,成为研究热点。

Halliday等学者对语法隐喻理论做了全面阐述\\(Halliday 1985,1993,1994,1995/2007,1998a,1998b/2007;Halliday & Martin 1993;Goatly 1997;Halliday & Matthiessen 1999;Simon-Vandenbergen et al.2003;Halliday &Matthiessen 2004,2014\\)。许多研究者还对Halliday的研究模式进行扩展,引入新的语法隐喻分类,研究语法隐喻与意识形态、语域等的关系\\(Ravelli 1988;Martin 1992;Goatly 1993\\)。国内许多研究者也对语法隐喻理论做了详细引介和研究\\(胡壮麟1996,2000a;严世清2000,2003;朱永生、严世清2000;范文芳2001;朱永生2006;张德禄、赵静2008;林正军、杨忠2010;丛迎旭2011;张德禄、雷茜2013\\),涉及语法隐喻的分类、产生的动因、表现形式以及哲学意义等诸多方面。但国内对语法隐喻理论的评述性研究,特别是对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模式的研究还未见有成果出现。根据研究需要选取或设计理论框架应该以理清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过程为前提。

因此,有必要对语法隐喻理论发展的阶段和相应的模式进行梳理,探讨各阶段的特点以及阶段间的关系,以此增强理论的适用性。

2.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模式

从语法隐喻理论的相关文献来看,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功能模式 \\(functional model\\)阶段、分层功能模式 \\(stratified functionalmodel\\)阶段和分层系统功能模式\\(stratified systemic functional model\\)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明显的独特特点,但又非截然分开,各阶段之间有着继承与发展关系,其发展趋势是逐步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整体框架相吻合。

2.1 功能模式

功能模式阶段指从1985年Halliday《功能语法导论》第一版\\(下称“85版”\\)出版到1994年第二版\\(下称“94版”\\)出版的时段。

Halliday\\(1985\\)从修辞格的意义转移入手,指出词汇选择只是词汇语法选择的一个方面,隐喻变体不仅可以由词汇表达,同时还可以由语法表达\\(同上:320\\)。词汇隐喻一般描述为词汇的变化;而语法隐喻则关注意义的不同表达方式。

Halliday采用了“一致性”\\(con-gruence\\)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表述事物的典型方式”\\(同上:321\\)、“识解经验的典型方式”\\(Halliday 1994:343\\)。一致式与隐喻式的关系是两者既有区别,又在某些方面同义。

Halliday\\(1985,1994\\)主要根据元功能把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同时主要根据语法结构成分的功能来讨论语法隐喻,因此可称为“功能模式”。根据这个模式,在概念隐喻中,一个过程可以通过隐喻转换为另一个过程,或者一个小句复合体转换为一个小句,同时,各小句中相关的功能成分也随之发生变化,被转换的功能成分在词汇语法层还可从一种隐喻形式转换为另一种隐喻形式。人际隐喻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语气隐喻体现为语气类型的变化,即由典型的语气类型转化为其他非典型语气类型;而情态隐喻由隐性转化为显性,以命题的形式由投射小句体现。语法隐喻的类型及其体现可由表1表示。

虽然我们把85版和94版中的语法隐喻理论统称为“功能模式”,但94版较之85版有如下变化:1\\)提出了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区别在于词汇隐喻采用“从下到上”的方式,即从同一个词汇如何表达不同意义的角度来看隐喻,而语法隐喻采用“从上到下”的方式,即从同一个意义如何由不同词汇语法体现的角度来看隐喻;2\\)侧重意义建构以及对经验的识解;3\\)将“名物化”作为语法隐喻的重要类型单独做了阐述,并提到“名物化”过程中的信息丢失和意义变化问题。

除了对语法隐喻进行分类之外,Halliday还提出了几个重要观点:1\\)一致式与隐喻式之间没有明确界限,也没有优劣之分;不能认为“一致式的体现方式更好,用得更频繁,甚至称为常规;在许多实例中,隐喻表征已经成了一种常规”\\(Halliday 1985:321\\);2\\)隐喻式选择是有意义的选择,隐喻表征本身增加了额外的语义特征。“隐喻性措辞可以说具有另一个纬度的意义:它既有隐喻性意义,也有一致性意义”\\(Halliday 1994:353\\);3\\)研究目的决定对特定隐喻形式的拆析程度,有时只需注释,有时则需追溯从一致式到隐喻式的中间步骤;4\\)隐喻解释的作用就在于能够说明如何把语篇中的一个实例与整个语言系统联系起来。个体语篇是对构成语言系统潜势的具体化,因此语篇语言学不能与语法研究分离\\(Halliday 1985:345,1994:366\\);5\\)一个小句同时体现概念、人际和语篇三种意义,因此,概念隐喻与人际隐喻并非截然分开。

Halliday\\(1985:341,1994:364\\)举例说明了两类隐喻共现的情况。但以上观点在第一阶段并未受到足够重视。

语法隐喻的“功能模式”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包括:1\\)对一致式的定义不明确,指出了一致式\\(非隐喻式\\)的不确定性,没有讲明什么是“典型方式”;2\\)没有讲明一致式和隐喻式在哪些方面“是同义的”;3\\)没有讲明隐喻式在哪些意义上发生了变化;4\\)尽管Halliday提到语法隐喻所导致的语义变化,但未做具体阐释和概括;5\\)没有讲明语法隐喻与词汇隐喻的关系:既指出两者不同,又承认“语法隐喻也可以包含词汇隐喻”\\(Halliday 1985:320\\);6\\)明显忽略了语篇元功能,对语法隐喻在语篇构建上的作用涉及较少。当然,其他研究者在这方面做过补充,如Ravelli\\(1988:137\\)提出了非一致式“对语义的反馈效应”,通过语法隐喻与话语方式的关系探讨了语法隐喻在不同语域中的语篇建构功能。

2.2 分层功能模式

分层功能模式阶段指从1995年到2004年《功能语法导论》第三版\\(下称“04版”\\)出版的时段。在这个阶段,Halliday等学者对“功能模式”做了进一步完善,突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层次思想,从语言演变的角度阐明了语法隐喻的动因,并指出语法隐喻是对语义系统的隐喻性延展\\(见表2\\)。

与“功能模式”相比,“分层功能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的发展:1\\)从语言演变的角度阐释了区分语义层和词汇语法层的必要性,重新定义了“一致性”。

Halliday从语言进化的角度把“一致性”重新阐释为“语义模式和语法模式在它们共同进化的起始阶段的相互关系”\\(Halliday 1998a:208\\)。当意义序列\\(sequence\\)由小句复合体\\(clause complex\\)体现,言辞\\(figure\\)由小句体现,成分\\(element\\)由词组体现时,即为一致式,这是小句复合体、小句和词组在进化中产生的功能;但当序列由小句复合体之外的语法单位来体现,言辞不是由小句体现或者成分不是由词组体现时,就产生了隐喻式,其他语法单位在功能上取代了一致式中的语法单位。人类通过语言认识和建构世界经验,语法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和途径,这是语法隐喻的根本作用。语法隐喻产生于语义层与词汇语法层之间的张力,词汇语法对于语义的错位体现关系导致了语法隐喻的出现,由此拓宽了意义范畴的体现域,而隐喻式的出现又意味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模式的扩展。词汇语法层的出现是儿童语言向成人语言过渡的必经之路。

从语篇发生学\\(logogenesis\\)的角度来说,新的语篇形式的进化意味着人们对经验的重新识解,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整个语言系统也发生变化,而个体也完成从最初的识读能力到成人语言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过程。

2\\)强调语法隐喻产生的意义变化,突出了语义特征交联\\(junction of se-mantic features\\)和语法隐喻综合征\\(syndromes of grammatical metaphor\\)两个概念。“隐喻式并非只是更趋一致式的表达形式的无新义的变体\\(即,同义形式\\),而是具有交联性\\(junctional\\),它包含自身词汇结构特性衍生而来的语义特征”\\(Halliday &Matthiessen 1999:283\\)。语法隐喻不是同一意义的不同语法结构的表现形式。词汇语法结构的改变势必引起意义的改变,成为原有意义与隐喻过程所产生的新意义的结合体。例如,在概念隐喻中,将一致式the economydevelops rapidly转换为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表过程的动词develop转化为名词词组的中心语,development便具备了“过程+事物”两个语义特征。

Halliday由此提出了语法隐喻综合征理论\\(Halliday 1998a:213\\),从一致式到隐喻式表达可能会经历多次转换,这些转换会影响整个小句的语法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词类和语法功能转换对语法隐喻进行重新归类,简单地说包括由相应的一致式成分向事物转换、向性状转换、向过程转换以及向环境成分转换四大类,共13个次分类\\(Halliday & Matthiessen 1999:246-248\\)。新的分类拓宽了语法隐喻概念的外延,能更好地体现隐喻过程的综合征。根据隐喻式重新识解所发生的级阶,可将成分性\\(elemental\\)隐喻综合征归为三类:从言辞到成分、从序列到言辞、从带过程的言辞到过程作为事物的言辞。现举一例说明:\\(1\\)a.the group decided yesterday\\(一致式\\)b.yesterday\ue10bs decision by the group\\(隐喻式\\)例 \\(1\\)从a向b的转化过程除了涉及 “过程”变为 “事物”\\(decide→decision\\),同时还发生了另外两个转移:“事物”变为“事物的定性修饰扩展”\\(thegroup→by the group\\),“环境成分”变为 “事物的归属性扩展”\\(yesterday→yesterday\ue10bs\\)。3\\)重新阐释了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关系,更强调两者之间的共性。虽然Halliday\\(1985\\)在提出语法隐喻理论时就明确指出,语法隐喻也常常蕴涵词汇转义,但对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关系未做详细解释。在以后的研究中又将词汇转换阐释为“同样的能指,不同的所指”,把语法转换解释为“同样的所指,不同的能指”\\(Halliday 1998a:56\\),突出了两者的差异。一般认为词汇隐喻是词汇层上A is B的隐喻关系,只发生在两个由名词表示的实体之间,并不涉及语法的变化,如he dogged my steps all the way中隐含的he is a dog\\(朱永生2006\\)。

但Halliday &Matthiessen\\(1999\\)又从语义域的角度说明二者运作的隐喻机制是相同的,如applaud thunderously是applaud loudly的词汇隐喻式,“音量”这一词汇-语义域转化为“气象运动”这一词汇-语义域;而从applauded loudly变为loud applause构成语法隐喻,语法-语义域“言辞”转化为另一语法-语义域“参与者”。因此,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并非两个不同的现象,而是人们扩展识解经验的语义资源所采用的普遍隐喻策略的不同方面,主要差异体现在精密度上。语法隐喻是用一个域对另一个域进行重新识解,两个域都具有一般性特征,涉及的都是“序列”、“言辞”、“成分”等概括性语义级阶概念。词汇隐喻也同样是一个域对另一个域的重新识解,但两个域在整个语义系统中的精密级更高,词汇隐喻不涉及“序列”、“言辞”,只是隶属于“成分”的“参与者”之间的语义转移,如表3所示\\(引自Halliday &Matthiessen 1999:233\\)。

从某种意义上说,词汇隐喻具有语法上的含义,语法和词汇处于由精密度连接的连续体上,词汇域可看作是对语法域的更精密的详述。很多情况下,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同现,如在she felt a flood of relief中,既有词汇隐喻flood,也有语法隐喻a flood of relief,其中“程度”\\(intensity\\)转化为“事物”\\(thing\\),同时“情感”\\(emotion\\)转化为“后置修饰语”\\(qualifier\\)。该例句的一致式是She feltvery relieved,表“程度”的very作为“次修饰语”修饰表“特征”的relieved。

此外,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还有一个共同点,即两者都涉及语义特征的结合。语法隐喻不能被简单地看作是体现同一意义的另一形式,而是对经验的不同识解过程,必须有语义特征的交联。同样,在词汇隐喻中,被转换的词项既保留原有“字面意义”,又与隐喻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意义特征相结合。如在get ahandle on the concept中,handle是词汇隐喻,实际结合了handle和idea两个词项的意义。因此,鉴于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复杂关系,研究中既要承认两者相同的运作机制,又要意识到语法隐喻意味着词汇语法层所发生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词汇的变化。

语法隐喻理论的“分层功能模式”在许多方面优化了“功能模式”,如对“一致式”或“典型形式”从语法和意义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对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联系进行了研究。但Halliday等人在“分层功能模式”阶段的研究重心明显倾向于概念隐喻,所有13类隐喻类型都是概念隐喻内部的次分类,并没有涉及人际隐喻,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际隐喻研究。

2.3 分层系统功能模式

分层系统功能模式指从04版至今,即到刚刚出版的2014年第四版\\(下称“14版”\\)《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Halliday\ue10bs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14版在语法隐喻理论方面与04版相比基本没有变化。第三阶段把系统与功能结合起来,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更加吻合。该模式继承了上一阶段的层次思想和发生学理据,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系统视角,突出了逻辑语义关系对语法隐喻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肯定了语法隐喻的语篇构建功能。同时通过语言系统意义潜势扩大的两大手段———扩展和投射,把一度被忽略的人际隐喻重新置于与概念隐喻同等的地位。该模式可由表4表示。


与前两个模式相比,“分层系统功能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1\\)引入“超语法语义域”\\(transgrammatical semantic domain\\)概念,进一步深化了层次思想,并与语言进化思想一脉相承,从语篇发生学角度阐释意义潜势扩大的方式。第三阶段在对语义层与语法词汇层关系的阐释上有了突出的变化:第一,把语篇作为最大的意义单位纳入整个体系,更清楚地说明了个体语篇与语义系统的关系,每个语篇都是语义系统潜势的实例。第二,把逻辑意义、经验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弥补了前两个模式厚此薄彼的不足。第三,说明了跨语法语义域现象和语法隐喻产生的机制。语义域能跨越不同的语法单位,例如情态的语义域在语法上有多种体现,可通过小句\\(如Isuppose、it is possible\\)来识解,也可通过具有限定性情态操作词的动词词组\\(如may\\)或者带有情态副词的副词词组\\(如perhaps\\)来体现。但这些不同语法单位的情态模式并非完全同义,在整个情态语义系统中有不同的值。尽管Isuppose、it is possible、may、perhaps都体现“低概率”这一意义,但I suppose是显性主观,it is possible是显性客观,may是隐性主观,而perhaps是隐性客观。

因此,情态语义系统可以由多个级阶的语法单位和项目来体现,体现出跨语法级阶的语义域特征。

同时,当语义单位与语法单位之间的体现关系错位重组时便产生语法隐喻,意义范畴有了更多的体现域。但不同的体现形式并不完全同义,是对语言意义潜势的扩展。而语言意义潜势扩大的两大手段便是扩展和投射,因为这两种逻辑-语义关系能穿越不同的语义环境,在序列、言辞以及成分各语义系统中体现出不规则模式。以扩展和投射为出发点,探讨语义层与词汇语法层的体现关系,阐释语法隐喻产生的机制是该阶段的显著特点。

2\\)在语义潜势扩展的基础上,回归基于元功能的分类。语法隐喻第二阶段的研究关注概念隐喻内部的分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际隐喻,因此会造成Halliday“倾向于用语法隐喻这一术语指称所有级转移现象,而反对概念、人际和语篇隐喻的分类”的印象\\(严世清2000:51\\)。但在“分层系统功能模式”中,基于元功能的分类仍然得以保留,通过语义的扩展和投射及其体现形式自然地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扩展体现概念隐喻,投射体现人际隐喻。

级转移在语法隐喻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但语法隐喻与级转移并不构成互为必要条件的关系,不能把两者简单对等。语法隐喻不一定涉及级转移,如:\\(2\\)a.They arrived at the summit on the fifth day.b.The fifth day saw them at the summit.

例\\(2a\\)是表示物质过程的一致式,例\\(2b\\)是表示心理过程的隐喻式,两句只是不同过程之间的转换,不涉及级转移现象。同样,并非所有的级转移现象都是语法隐喻,“隐喻性不是级转移的固有特性”\\(Halliday & Matthiessen 1999:259\\)。

例\\(3\\)中各句都有级转移现象发生,在传统语法中称为“嵌入”,即限定性或非限定性小句做修饰成分或功能成分:\\(3\\)a.[[Not having aproper job]]made my life unbearable.b.[[How they escaped]]was a mystery.c.That woman[[\\(who was\\)sitting behind the desk]]reminded me of Tracy.d.The idea[[that anyone would visit/of anyone visiting]]seems incredible.

\\(Halliday &Matthiessen 1999:260\\)在例\\(3a\\)中,小句降级为名词词组的中心语,成为“行为”类小句结构的施动者;在例\\(3b\\)中,小句也降级为名词词组的中心语,成为“事实”类小句结构的载体。从语义上来说,非投射\\(3a\\)或投射\\(3b\\)言辞转变为参与者。在例\\(3c\\)和\\(3d\\)中,小句降级为名词词组的修饰语,非投射\\(3c\\)或投射\\(3d\\)言辞转变为性状。但各例句都不是语法隐喻现象,因为不存在词汇语法层与话语意义层之间的张力,也不涉及原有意义与隐喻过程引起的新意义的语义结合。因此,级转移现象较为复杂,笼统地将上移、下移、平行移动与某类语法隐喻对应起来欠妥当。

3\\)强调语法隐喻的语篇建构功能以及语法隐喻对元功能影响的互动过程。

“分层系统功能模式”仍没有采用一些功能语言学者提出的语篇语法隐喻概念\\(Martin 1992:416-417;Halliday & Martin 1993:238;Thompson 1996;胡壮麟2000b;黄国文2000;范文芳2001,2007\\)。但Halliday & Matthiessen\\(2004\\)明确肯定了语法隐喻的语篇效应,即对语篇构建的贡献。语篇是与长度无关的意义单位,既是能够用系统中的项目呈现的特定结构形式,又是通过在意义潜势网络中不断进行意义选择的动态过程\\(Halliday &Hasan 1989:10\\)。语篇性体现在语篇内部的衔接和语篇与语境的连贯上。任何形式的语法隐喻都会导致语篇层面上主位-述位结构和信息流“前景-背景”模式的改变,语法隐喻本身就具有语篇元功能性。因此,从语篇建构的功能上宏观看待语法隐喻更为合理。

3.语法隐喻研究:问题与展望

根据以上研究可见,语法隐喻在近三十年中不断完善理论、扩展研究领域,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由一个特殊的语法现象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语言运用现象。从Halliday《功能语法导论》一书85版、94版、04版和14版几个版本的章节安排上看,语法隐喻现象主要用于解释几个版本前面几章接近于“一致式”的语法研究所没有解决的问题。但后来发现,这个特殊问题实际上是人类的识解模式以及语言运用模式在人类语言的起始阶段,以及个体语言发展的起始阶段所使用语言模式\\(基本上为一致式\\)的基础上不断扩展的意义潜势,丰富了意义的类型和表达方式。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语法隐喻理论逐步纳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总体框架中,并对以下问题给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1\\)从历时演变的角度,依据层次思想,明确了语法隐喻产生的条件;2\\)从系统角度说明语言的意义潜势的扩展促使了语法隐喻的发展,同时语法隐喻也扩大了意义潜势;3\\)辩证对待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关系,比较清晰地解释了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相互关系;4\\)阐明了语法隐喻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语法隐喻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理论模式不断完善,在开始阶段存在的大部分问题得到了解决并不断深化,但仍然存在一些争议,需做进一步研究。

1\\)解决仍存在的问题。首先,“一致性”概念还需要做进一步探讨。“一致式”是语法隐喻理论的基底性概念,但由于没有提供使大家都信服的定义,现仍存在争论。

Halliday倾向于采用“连续体”这一概念来说明“一致式”与“隐喻式”间的关系,认为隐喻性只是程度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讲明了两者的关系,许多有关“一致性”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如对什么是“典型形式”已有了比较明确的界定\\(Halliday &Matthiessen 1999:48-49\\),但两者之间还存在界限不明的“灰色区域”。它们从系统发生学角度看是最早出现的语法结构;从个体发生学的角度说是儿童最早用的语法结构。但这些还需要实证研究来证实。第二,“同义性”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核心概念。语法隐喻涉及同一意义的不同表达,但一致式和隐喻式又不完全同义。语法隐喻与其一致式如果没有同义性就不能联系起来,也就没有研究的必要,但完全同义也同样没有研究必要。一致式和隐喻式到底在哪里是“同义”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然而,通过分析以往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Halliday &Matthiessen\\(1999:243-244\\)在提出交联概念时已部分地提供了答案。如果说概念隐喻式是交联的,它实际上是把一致式中的核心意义与隐喻式中的一个意义交联起来。例如,develop rapidly是一致式,是一个过程,而rapid development是隐喻式,它具有交联性,是过程与事物的交联。那么,一致式和隐喻式所共有的“过程”意义就是它们的“同义”,而“事物”是它的新义。是这个“过程”意义把一致式和隐喻式联系起来,而且这个意义是无论如何变化都不可能失去的,因为它不是由语言本身的特征决定,而是由语境因素中语言体现的特征决定,即一致式体现的是一个情景中的事件,由一个过程体现,无论它的表达方式如何变化,这个过程意义永远存在。第三,语篇隐喻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根据Martin\\(1992\\)的研究,语篇隐喻是存在的,即它在语法结构上有所表现。但是,他提出的语篇隐喻特征都可通过衔接理论来解释。另外,Halliday的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都是非典型的、有标记的语法结构,而体现语篇意义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都已经讨论了有标记主位和非典型信息结构,也没有必要再从语篇隐喻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这个角度讲,语篇隐喻的研究也是不必要的。然而,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如理论建设的需要等\\)使语篇隐喻研究成为必要尚需进一步研究。

2\\)开拓新的研究领域。首先,目前的语法隐喻研究基本上还是局限于小句及小句复合体,即语法层面。然而,语法隐喻在更大程度上是语篇建构的需要,由体裁、语域等语境因素促动,所以,从语篇层面进行研究可能会有更大的发现。

第二,现有的研究基本上是局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内部,如果从跨学科和超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例如,利用认知科学来探讨人类如何生成语法隐喻,以及如何对它进行解释;通过语用学等理论,甚至博弈论来探讨人际隐喻的生成和作用等。第三,是否在音系层上还可以发生隐喻现象,从而产生“音系隐喻”,例如“语调隐喻”显然是存在的。第四,语法隐喻现象不仅存在于语言内部,还可以发生在其他符号系统的语篇中,如音乐语篇、图像语篇和电影语篇,多模态语法隐喻研究就成为可能。

4.结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过去大约三十年的时间中是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一直相对稳定的框架而发展的”\\(Matthiessen &Halliday 1997/2009:8\\),语法隐喻理论也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整体框架下逐步完善。功能模式阶段对一致式的界定、语法隐喻所产生的意义变化等问题都没有给予明确的回答;分层功能模式阶则强化了层次思想,阐明了语法隐喻产生的哲学动因和条件,并对语法隐喻进行重新分类;分层系统功能模式更为全面,从扩大意义潜势的角度分析语法隐喻的作用和体现方式,从而更明确了语法隐喻在三大元功能上的意义互动。本文主要对语法隐喻理论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同时提出了下一步可进行研究的领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激发大家对这一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综合排序
投稿量
录用量
发行量
教育界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主办:广西出版杂志社

国际:ISSN 1674-9510

国内:CN 45-1376/G4

级别:省级期刊

中国报业

主管:中国报业协会

主办:中国报业协会

国际:ISSN 1671-0029

国内:CN 11-4629/G2

级别:国家级期刊

中国房地产业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部和...

主办: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国际:ISSN 1002-8536

国内:CN 11-5936/F

级别:国家级期刊

建筑与装饰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

国际:ISSN 1009-699X

国内:CN 12-1450/TS

级别:省级期刊

科学与信息化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

国际:ISSN 2096-2908

国内:CN 12-1451/N

级别:省级期刊

财经界

主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国家信息中心

国际:ISSN 1009-2781

国内:CN 11-4098/F

级别:国家级期刊

期刊在线投稿系统
上传文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文件
18年国内外学术服务,发表国际文献请认准藏刊网官网

资深编辑团队

专业设计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极高

企业信誉保障

对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众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审稿快!出刊快!检索快!

正规刊物承诺

无假刊!无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网提醒您

1.稿件将进入人工审稿阶段,审稿后会有编辑联系您,请保持手机畅通。

2.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现象影响您的发表,请勿再投他刊

确定

投稿失败!

藏刊网提醒您

由于网络问题,提交数据出现错误,请返回免费投稿页面重新投稿,谢谢!

确定

藏刊网收录400余种期刊,15年诚信发表服务。

发表职称文章,覆盖教育期刊、医学期刊、经济期刊、管理期刊、文学期刊等主流学术期刊。

投稿电话:13161763581(江编辑)   投稿邮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资源属于网络共享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